搜索

NEWS

新闻中心
军功成就旷世奇才:抬棺材誓死收复新疆:左宗棠

更新时间:2025-08-06 11:19:51     浏览:

  左宗棠(1812年11月10日—1885年9月5日),汉族,字季高, 一字朴存,号湘上农人。湖南湘阴人,晚清重臣,军事家、政治家、著名湘军将领,洋务派首领。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,转而留意农事,遍读群书,钻研舆地、兵法。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,官至东阁大学士、军机大臣,封二等恪靖侯。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,洋务运动,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。

  第一次战争后,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,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,农村自然经济也开始解体,农民阶级剥削日渐加深,最终引爆了太平天国运动,与此同时,列强尤其是沙皇俄国也在侵吞北方领土,在这内忧外患之际,汉族地主官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,发起一连串的改革,一步步探索未来道路,左宗棠就是其中杰出代表。

  左宗棠在会试中屡试不第,隐居湖南,留意农事,遍读群书,钻研舆地、兵法,对时局也时时关注,后来林则徐和他面谈后,称赞他是“不凡之才”、“绝世奇才”。

  咸丰二年(1852年),太平军进攻长沙。湖南巡抚张亮基知道左宗棠的军事才能,派专使请出40岁的左宗棠守长沙。左宗棠与太平军初战长沙城下,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战死;再战湘潭,太平军主力被击破。声名大振的左宗棠,率部从江西打到浙江,同治元年(1862年),左宗棠升为浙江巡抚,次年攻下了汤溪、龙游、兰溪,占领金华,攻克了义乌、诸暨。左宗棠一路胜利一路升官,10多年中,当上了闽浙总督。左宗棠军功赫赫,不断升迁,开始自负起来。传闻他常说自己是牵牛星下凡,爱在饭后摸着大肚子说:“我不负此腹也!”有一次,他又手摸肚子,问身边一个差官:“你知道我这肚内是什么吗?”差官说:“是燕窝海参?”左斥责道:“这是什么话!我腹中都是绝大经纶!”差官出来后咂舌道:“左大人说他肚里有绝大金轮,能吞下去真不简单啊!”

 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暴乱影响下,新疆各地豪强纷纷割据,阿古柏也大举入侵南疆和北疆,沙俄也趁机侵占伊犁,于是左宗棠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再准备收回伊犁的方针。此时清廷发生“海防”与“塞防”之争,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,主张放弃塞防,“停撤之饷,即匀作海防之饷”;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,竭力支持收复新疆,抵抗外虏。

  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领土收复之战。1876年,为平定叛乱,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,已是64岁高龄的左宗棠,率领6万大军抬棺出征,誓死要与沙俄等侵略者决一死战!

  虽然慈禧太后已经同意出兵新疆,但是还有两个大问题没有解决,那就是钱、粮。面对着左宗棠的多次讨要,慈禧太后迫不得已从国库中拿出200万两白银,并且下诏书令各省再筹措300万两。国库中的200万两很快就到位,但是各省的银子一时半会、甚至长时间不会到账。左宗棠为了筹措军饷的事情整夜难以安眠。

  走投无路的左宗棠最后想起了一个人:胡雪岩。早在结识左宗棠之前,胡雪岩就几乎和上海的所有洋行和著名买办人物打过交道了,他也成为这些外资乐于合作的官员经纪人。而且,当时上海的外国金融业基本被英国财团垄断,而胡雪岩旗下的“阜康钱庄”又恰好与英国渣打银行有生意往来,于是胡雪岩亲自出面,向其借款。

  胡雪岩最终以江苏、浙江、广东海关收入为担保,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二百万两,开中国政府商借外债之先例。此后更是如法炮制,依靠自己在上海滩生意场上的商业信誉,先后四次出面向汇丰银行等英国财团借得总计白银1595万两,解决了西征的经费问题。这被左宗棠称赞为:“雪岩之功,实一时无两。”最后,经过左宗棠多方协商张罗,基本上解决了军饷问题。

  而关于军粮问题,左宗棠认为:“粮运之事,为西北用兵之要着,事之利钝迟速,机括全乎此。”因此,他组织了专门的机构,负责军粮运输问题。但是,这还不能完全解决军粮问题,为此,他提出了“力行屯田”,命令先行到达新疆的一部分军队进行屯垦,保障粮食供应。左宗棠的这一举措,在新疆共垦荒108多万亩,为西征军每个月能够提供数千石粮食,完全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。

  最后左宗棠靠着清政府凑出来的钱,粮,以及自己借来的钱正式出征了。左宗棠到达新疆后,认真分析了新疆的敌情、地形、气候等情况之后,权衡利弊之下,决定先把歼灭阿古伯侵略势力作为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,把收复伊犁失地、驱逐沙俄侵略势力作为第二阶段作战目标。为此,他提出了“先北后南,缓进速决”的战略方针。

  1876年7月21日,清军在左宗棠得力部下刘锦棠的率领下,对北疆发起了进攻,先是占领了北疆地区的战略要地牧地,歼灭6000多人后,向乌鲁木齐发起了进攻,乌鲁木齐叛军抵挡不住,弃城而逃,清军收复乌鲁木齐,在收复新疆之战中,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随后,清军在巩固了北疆的战略地位之后,向着南疆发起了进攻,短短半月时间,接连攻克达阪、吐鲁番、托克逊三城,阿古伯见大势已去,遂自杀身亡。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,左宗棠“先北后南”战略决策的正确性。

  当左宗棠消灭了阿古伯势力之后,便将目标对准了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。对此,左宗棠决定先礼后兵,尽量减少损失。因此,他上书给朝廷,建议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犁问题。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,便派当时的驻法国大使崇厚前去与沙俄交涉,解决伊犁问题。但是,懦弱无能的崇厚在沙俄的恐吓下,竟然私自答应将伊犁西南地区划归给俄国,然后换回伊犁等空城。

  对此,左宗棠是极为愤怒的,他立马再次上书给朝廷,奏疏中除了坚决反对崇厚的卖国行为外,还说道:“为今之计,应先以理据挣,如行不通,就决以战阵,必以坚韧而求胜。臣虽年衰才庸,敢不为国奋勉?”从这这一番话中,我们可以看出,左宗棠已经打定了要以武力收复伊犁的决心。

  1881年2月24日,清政府和沙俄签订《伊犁条约》,清政府虽被敲诈了一笔赔偿,但万幸的是,新疆地区的主权总算回到了祖国的怀抱。

  左宗棠为我国领土收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他的军事思想有不同于同时代人的高明之处,而在花甲之年扶棺出征也证明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。